香格里拉,这儿是咱们援青同事们在青海的家!
话说某日,发现墙角有泡好的牛蒡茶,欣慰之感油然而生,这在我老家是寻常之物。我的家乡鲁南之沂蒙山区就盛产这个牛蒡,以兰陵牛蒡更为知名,素有中国的“牛蒡之乡”。
在日本,牛蒡叫东洋参,还美其名曰日本牛鞭菜。其实这个东洋参是1000余年前从我大中华东渡入夷并加以改良的产物,只是像牛鞭而已,就成了他们的图腾并加以膜拜了!
兰陵,顾名思义,即开满兰花的山岗。这儿属于古楚国的地盘,“兰陵”这个地名距今已有2270年的历史。解放后有一阵子曾称“苍山”,2014年始改回“兰陵”。
有几次看见援友顺便携带了水杯下来续水,灌的就是墙角浸泡的牛蒡茶。
来西宁,在香格里拉,几个月来喝的牛蒡茶,这是援友把牛蒡茶搬上了高原,引进“高原之家”来啦!
牛蒡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详细记载其能“通十二经脉,除五脏恶气”、“久服轻身耐老”。
牛蒡既耐高热又比较耐寒。其地上茎耐寒能力较弱,遇3℃低温即枯死,而直根耐寒性能则非常强,可以承受零下20℃的低温,冬季地上部分会枯死,单以地下的直根越冬,翌春再萌芽生长。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西宁湟水湿地灌木丛中发现有牛蒡的紫红色头状花序盛开的原因了。西宁虽然寒冷,看来尚未到酷寒的程度,这个多年生草本,经受了冰雪洗礼,越明年,依然是春风吹又生的。
牛蒡籽外形像小芝麻,其实比芝麻粒要大的多,有3个大小。和温润如玉的白芝麻相比,牛蒡种秄要难看的多,故又名“恶实”,果不其然,尤其是牛蒡的果实外形,就是一个个的刺包嘛。小心翼翼捏破刺苞,在刚毛中有10几枚小种子跳出来。芝麻属于唇形科,而牛蒡属于菊科,所以两者花形也很不一样,芝麻花就是个小喇叭,所以谓之唇形。包裹牛蒡种子的果实像小个子的苍耳子,二者倒是同归于菊科;但是不同属,且牛蒡为多年生草本,苍耳属于一年生草本。
说起牛蒡茶,“蒡之道”名气很大。我要找到你,不管东西南北,直觉会给我指引。老家的大本子同学也已替我去找,这个兰陵产的牛蒡茶。牛蒡茶,寄相思!(节选)
初稿于西宁,2020年元月21日修改于北京。
2月2日,经朋友介绍,我们“蒡之道”与这位援青的伙伴联系上,牛蒡茶寄相思!向援青工作者致敬! “中国牛蒡之乡”山东省庄坞镇,蒡之道·始终生产好牛蒡!
![]() ![]() |